饮料瓶瓶胚的制作过程主要涉及注塑成型工艺,通过特定模具和设备将塑料原料加工成特定形状的瓶胚,为后续吹瓶成型奠定基础。以下是详细步骤及关键要点:
一、原料准备
原料选择
最常用的材料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,具有透明度高、耐化学性好、重量轻等特点。原料通常为白色颗粒状,需满足食品级标准(如 FDA 认证)。
若生产特殊用途瓶胚(如耐高温饮料瓶),可能使用 **PETG(改性 PET)或PP(聚丙烯)** 等材料。
原料干燥
PET 吸湿性较强,需在加工前干燥处理,避免成型时出现气泡、降解等缺陷。
干燥条件:温度约 160-180℃,干燥时间 4-6 小时,使含水率降至 0.02% 以下。
干燥设备:热风循环干燥机或除湿干燥机。
二、注塑成型
注塑成型是瓶胚制作的核心环节,通过注塑机将熔融的塑料注入模具,冷却后形成瓶胚。
1. 设备与模具
注塑机:需配备高精度的温度控制系统、液压或电动驱动系统,以及快速响应的螺杆塑化装置。
模具:通常为多腔模具(如 16 腔、32 腔等),提高生产效率;
模具材料需耐高温、耐腐蚀(如 H13 模具钢),表面经抛光处理以保证瓶胚透明度;
模具结构包括:主流道、分流道、型腔(瓶胚形状)、瓶口螺纹模芯、冷却水路。
2. 关键工艺步骤
塑化阶段
干燥后的 PET 颗粒进入注塑机料筒,通过螺杆旋转摩擦和料筒加热(温度约 270-290℃)熔融成均匀熔体。
螺杆转速和背压需准确控制,避免熔体过热降解或塑化不均。
注射阶段
熔融塑料在螺杆或柱塞推动下,经喷嘴高速注入模具型腔(注射压力通常为 80-150 MPa)。
注射速度需匹配模具设计,避免出现熔接痕、缩水等缺陷。
保压与冷却阶段
保压:维持一定压力(约注射压力的 50-70%),补偿熔体冷却收缩,确保瓶胚尺寸稳定。
冷却:模具内的冷却水路通入循环冷却水(温度约 15-25℃),使瓶胚快速固化(冷却时间约 10-30 秒)。
冷却时间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瓶胚质量(如冷却不足会导致瓶胚变形)。
脱模阶段
模具打开,顶针将瓶胚从型腔中顶出,通过传送带输送至下一工序。
脱模时需避免瓶胚因顶针压力过大而损坏(如瓶口变形)。
三、瓶胚后处理
质量检测
外观检查:观察瓶胚是否有气泡、划痕、缩水、螺纹缺损等缺陷。
尺寸检测:使用光学检测仪或投影仪测量瓶胚的长度、壁厚、瓶口内径 / 外径、螺纹精度等(公差通常控制在 ±0.1mm 以内)。
内在性能测试:抽样进行吹瓶试验,检查吹瓶后瓶子的透明度、耐压性(如抗内压测试)、垂直度等。
缺陷修正
若发现批量缺陷(如壁厚不均),需调整注塑工艺参数(如温度、压力、冷却时间)或修模。
包装与存储
合格瓶胚按规格装箱,避免挤压变形;
存储环境需干燥、通风,避免阳光直射,防止 PET 老化影响后续吹瓶性能。